Welcome to the 楊逵之墓 LocalWiki!

A website about 楊逵之墓 that anyone can edit

I want to make a page about
楊逵之墓 外面對聯: 山中忘歲月 世外有漁樵 裡面對聯  大肚風雅生靈氣 東海森深聚斯文   楊逵的墾園記曾寫道:很早我就看中了台中近郊的大肚山,夢想在這地方依照自己的設計開設農園,種些花木水果,過著逍遙自在的田園生活。就是這個夢想,促使我借錢在東海大學前買了這一塊不毛之地,建造成東海花園。 而這個墓便位於舊址-東海花園深處中的楊逵之墓。 「東海花園」舊址固然還在,「舊房子」卻在某年,因到附近墓園掃墓的人們引發火災,遭到波及,全數燒毀。文化局說,沒有建築物,就無法指定故居為「文化遺產」,因此在都市計畫後,改建成東海花園公墓,而這個對於台灣文學史上影響力重大的人物故居就這樣被歷史的洪流掩沒,存留的只有楊逵的墓地。 和平宣言 日治時期,楊逵因參與農運與工運,屢次進出監獄,甚至連新婚之夜,都和妻子葉陶在牢房裡面渡過;戰後,楊逵的人生仍然坎坷。國共兩黨在中國激烈交戰的時候,楊逵發表〈和平宣言〉,希望雙方停止內戰,並且呼籲國民政府釋放二二八事件人犯,彌補本省、外省人之間的裂痕;沒想到,他的訴求不被當局採納,還因此遭到逮捕,被判處十二年有期徒刑,送往綠島囚禁。他說:被日本人關了十幾次,刑期不到一年;坐「祖國」一次牢,就關了十幾年!

楊逵個性樂觀、堅強,善於自我解嘲。在綠島坐牢時,牢房有一個窗子,窗口看出去的外面,有一道牆壁,上面寫著「忠孝仁愛信義和平」,而「和平」兩個字剛好面對楊逵的窗口。楊逵戲稱:「我就是為了和平宣言才來到這裡的,卻叫我天天看著『和平』!」對於自己因為一紙和平宣言入獄的不幸遭遇,他幽默地說:「那是我一生中獲得的最高稿費,我只寫了六百字,卻吃了十二年免費的飯。」

東海花園

楊逵用最原始的農具,一坪一坪地把荒地開墾,最後才整理成他心目中的東海花園。在這將近三千坪的不毛之地種滿了幾百種花木,然而目前只能在楊逵墓前才能彷彿一撇當年東海花園的小景,其餘大部分已變成他人的墳墓,焚化廠,和道路。

當到這時,詢問了墓園的管理員,他只道前往公墓焚化廠前的鐵皮屋雜貨店,有人會告訴你楊逵先生的墓在哪裡。在雜貨店,大部分的店員都不知道楊逵何許人也,只有雜貨店的老闆娘從布幕後蹣跚走出,引領我們從雜貨店後面的小徑走下,前往楊逵先生的墓。其實墓也只距離雜貨店不到10公尺的距離而已,但彷彿他已經被世人遺忘,只剩下老闆娘如同守墓人一般,守著這位影響台灣民主、文學甚巨的的文學家的記憶、回憶。